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141章

作者:拭微字数:3815更新时间:2025-08-08 09:55:53
  
  纪吟莫名难过起来。
  但她继续说:“你那时不是吩咐过段英,让他送我走吗?你不是已经决定放手了吗?”
  “我……”段伏归颓然地靠在床头,仰起脖子,大口大口吸气。
  他的心像被什么攥住了,紧绷得他几乎要呼吸不过来。
  “段伏归,我真的不想留在宫里,这里有太多回忆了,我放不下。”纪吟终于抬起头,双眸注视着他。
  她的声音那么平静,没有恨,没有怨,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,却仿佛卡住了段伏归的喉咙,叫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。
  是啊,那一刻,他想的不就是让她好好活下去吗?
  如果强行把她留在身边,只能让她痛苦的话,他是不是该……放手?
  如果他死了也就算了,可他活下来了啊,被她亲手救下一条命来,他如何还能放得开,这比剜他的心还痛。
  “那我,还能不能去看你,你放心,我就只是看你,不会逼你做什么。”段伏归红着眼,声音艰涩无比。
  纪吟沉默,最终轻轻点了点头,“嗯。”
  段伏归想朝她露出个笑,努力勾起嘴角,那块皮肉却怎么也提不起来。
  -
  “娘娘要出宫?”
  听到这个消息,整个含章殿的人都呆了。
  纪吟并没有解释,只让元都去备车马,自己收拾了两件衣物,带上太医为她配好的药材和外敷的膏药,准备出宫。
  “主上真的允了吗?”元都小心看着她,不敢相信。
  “你去问他就是。”
  元都真去了,得到的答案是一个“嗯”。
  元都抓破脑袋也想不明白,他早从段英哪儿得知那晚遇刺的全部过程,主上宁愿自己吸引全部敌军也要送娘娘走,娘娘成功出逃,为了救主上又折了回来,两人同生共死,元都以为再怎么样,总能修成正果了吧,没想到娘娘还要离开。
  纪吟一回到清泉镇的院子,姑娘们便都围了过来,哭成一团。
  “我听说陛下和夫人遇到刺杀,差点吓死了。”陶儿又成了小哭包。
  “呸呸呸,说什么‘死’的,夫人这不好好回来了吗?”金玲戳戳她脸。
  “是啊,我现在不好好地回来了嘛。”
  纪吟见尤丽还好好的,不由庆幸那晚她没跟着自己一起。
  纪吟让元都帮忙向段英打听了才知道,那晚段伏归发现她中药,虽第一时间回城,却留了几个人手,要查清究竟是怎么回事,尤丽便被留下来了。
  “夫人,您的伤都好了吗?”尤丽瞧她瘦了不少,气色也较以往暗淡了些,便知她肯定也病了一场。
  “没什么大碍,不过一点磕伤,已经好得差不多了。”相比起受寒之后那场高热,她身上这点伤确实不算什么。
  高兴了一场,纪吟回到自己房间,离开十多日,屋中竟没有一丝灰尘,可见她们在替她打理。
  尤丽问她,“夫人,您这次回来?”
  “我不会走,以前怎么样,以后还怎么样。”
  尤丽心中叹息,却没多问。
  那夜的血腥与惊险似乎成了记忆里的一场梦,纪吟的生活又恢复了正轨。
  另一边,纪吟离开后,段伏归的状态肉眼可见地萎靡下来,原本日渐好转的伤势都变缓了。
  他看着纪吟这半月用过的玉梳、木簪、帕子,时不时就发呆,只有将她穿过的衣裳抱在怀里,闻着她残留在上面的气息,夜里才能入睡。
  他白日打起精神处理政务,在外依旧是那个威震天下的燕皇,只有段伏归自己知道,那不过是具躯壳,他的心已经随着纪吟离开了。
  他甚至在想,要是自己永远好不了,她是不是就会因为愧疚一直陪在自己身边。
  又想起这些年两人的点点滴滴,那句简简单单的“我放不下”,几欲让他泣血。
  如果自己一开始没有强迫她,一直好好待她,两人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局。
  元都看得不是滋味,有心想去请纪吟回来看看自家主子,却被段伏归制止,“不要去打扰她。”
  元都只得咬牙应下。
  转眼间,一个多月过去了。
  纪吟这边一如既往地经营着书肆,余家倒了,大部分家财被充公,各项产业也被拆分,纪吟趁机将那造纸作坊盘了下来。
  她早有想研究纸张的想法,只是书肆刚起步,实在腾不出手,这下倒好了。
  另一边,朝廷似乎又出了件大案,关于谋逆的,听说还牵扯到了辽东王段爻,说他跟段伏成有勾结。
  纪吟既意外,又没那么意外,段伏归的兄弟们都死得差不多了,剩下的两个实在太小太平庸,没有半点根基,唯一有希望的就是辽东王。
  辽东王颇为忌惮段伏归,并不敢正面对抗,才暗中襄助段伏成,成了,他就有机
  会登上燕国至尊之位,他自以为做得隐蔽,没想到还是被段伏归顺藤摸瓜查出来了。
  辽东王经营多年,根深叶厚,党羽众多,要彻底拔除他不容易,纪吟明显感觉到,这段日子,自己周围的人手又增加了,甚至公然跟着她出入。
  纪吟没说什么自己不需要保护的傻话,她不想再成为旁人攻击段伏归的软肋。
  时间一下来到上巳节。
  当下有在上巳节出门游玩、祓禊去灾的习俗,纪吟以前并没有心思出门踏青,或许是前不久刚遭遇了生死危机,她今年竟想去寺里上个香。
  她家就在白马寺山脚下,去一趟也方便。
  是日,纪吟一大早起床洗漱好,把香烛放在篮子里,带着陶儿出发了。
  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,纪吟先去大雄宝殿参拜了释迦牟尼佛像,又特意去拜了地藏王菩萨,从前为了脱身,借着地藏王菩萨的法会闹事,她心中也很过意不去。
  参拜完,纪吟准备在寺中歇个晌,用过斋饭后再下山。
  一个小沙弥带着她朝后院走去,他们走在一条清幽的松柏小径上,然而一个转角间,那小沙弥忽然消失不见了,道路尽头,不知何时出现了个苍老的身影。
  那是一位老僧,袈裟半旧,却异常洁净,不沾半点尘埃,他身形清矍,仿佛一株经年古松,雪白的眉毛和胡须长而浓密,几乎盖住了半张脸,唯有一双眼睛异常清亮,全然不似他须眉沧桑,仿佛能穿透一切尘世迷雾,直抵人心最深处的角落。
  纪吟一怔,站在原地没有动。
  老僧双手合十,微微颔首,然后径直朝她走来,步伐不疾不徐,踏在青石板上,有种奇异的沉稳。
  最后,他在纪吟三步之远的地方站定,那似乎能穿透一切的目光停留在了她脸上。
  纪吟的心跳,在那一瞬间,毫无征兆地漏了一拍。
  “阿弥陀佛,女施主,远道而来,辛苦了。”
  一句寻常的问话,纪吟却莫名感受到了一种被窥破秘密的尖锐,尤其是那“远道而来”几个字。
  纪吟定定心神,同样双手合十回了个礼,“阿弥陀佛,敢问长老法号。”
  “贫僧闻寂。”
  “闻寂大师?”
  “不敢当,不过一出家人罢了。”
  纪吟当然听过闻寂大师的名号,早在几十年前他就颇负盛名,天下无人不知,白马寺就是因为他才颇负盛名,听说他至今已有百岁,但他这些年来行踪不定,几乎没有人再见过,于是有人猜大师或许已经圆寂了,没想到她今日还能得见。
  不知闻寂大师是否当真如传言中那般佛法高深,能窥探天机。
  纪吟心头一动,忽然冒出股冲动。
  “大师……”纪吟顿了顿,艰难张口,“我之故土……远隔山海,永世难归,此痛日夜噬心,无时或忘,敢问大师,此痛,何解?”
  一句话,几乎耗尽了纪吟全身力气。
  她是异世飘来的孤魂,既无法融入,也无法逃离,她孤独地活在这个世上,没有一日彻底轻松过。
  “施主请看那香烟——”大师抬起手,纪吟望过去,正是前殿广场那鼎香炉飘出来的。
  一阵不知何处生起的微风,悄然拂过广场,那原本笔直向上的青烟,骤然被风势搅动。
  “风从东来,它便向西;风自北起,它便往南,何曾执着?”
  “烟本无定处,亦无归所。因缘聚合,便显此相;因缘散去,复归虚空。来,是缘法;去,亦是缘法。执着于一处形态、一处归所,岂非自缚?”老僧的声音平和依旧,如古磬悠扬,却字字敲在纪吟紧绷的心弦上。
  除了接受,她真的无路可选吗?
  风继续吹拂着,那青烟愈发变幻莫测,丝丝缕缕,萦绕在阳光下,最终彻底消散,了然无痕。
  “当——”
  恰在此时,白马寺那口悬挂了百年的大钟被庄严地撞响,雄浑、苍凉、如同来自远古的叹息。
  纪吟心头巨颤,如醍醐灌顶,又好似惊雷炸响。
  老僧的话语,青烟随风势变换的景象,还有这涤荡灵魂的洪钟,如三股奔腾的洪水,在纪吟混沌痛苦的心湖轰然交汇,碰撞,纪吟再也承受不住,眼前一黑,竟这么晕了过去。
  
     
  
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